月薪两万只敢在老乡鸡点两个菜-每日讯息
本文转载自远川研究所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值班编辑 | 宝珠
视觉 |杨俊
老乡们恐怕吃不起老乡鸡了。
智联招聘的一份调查显示[6],全国仅有10%的白领工作午餐的价格在30元以上。根据老乡鸡的招股书,他们在上海开的前20家店,今年上半年的平均客单价为32.3元。
如果在老乡鸡吃一顿两荤一素,基本得在40块往上。隔壁卖兰州拉面的陈香贵和马记永,一个肉蛋双飞套餐也要近40块。
这是过去几年连锁餐饮行业的主旋律:把门店从街头巷尾搬进购物中心和写字楼,两荤一素的打工人套餐价格直线拉升。办公地点稍微上点档次,恩格尔系数就要过警戒线。
新式餐饮的扩张速度也令人咂舌——老乡鸡和乡村基(大米先生)的门店数量在过去两年分别增长了43%、54%,双双突破千家,陈香贵仅在2021年就新开了196家店[1],也喊出了五年1000家门店的口号。要知道海底捞到现在也就1000多家门店。
但问题是,虽然打工人套餐越来越贵,但连锁餐饮品牌的盈利能力并不算高。即便在疫情前的2019年,老乡鸡的净利率也只有5.57%,离餐饮业8%-12%的平均水平还有差距。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当你觉得负重前行的时候,大概率是有人骑在你身上。
复印者联盟
仅2021年,线下餐饮品牌(不包括供应链)的投融资就超过130笔,总金额超过170亿元。其中,中式餐饮、咖啡茶饮备受资本青睐[4]。
拿风头最盛的拉面来说,成功投进了马记永天使轮群星璀璨,云集了挑战者、险峰、凯辉、高榕、红杉等有头有脸的VC;陈香贵A轮融资过亿元,估值10个亿;张拉拉在7个月里连融3轮,火速签约100家门店;和府捞面拿下CMC、众为、龙湖、腾讯的8个亿,估值百亿,刷新中式快餐投融资的纪录。
到了2022年,又有乡村基、老乡鸡、老娘舅先后递交招股书,争当中式快餐第一股。
一方面,移动互联网红利逐渐殆尽,VC手上的钱也找不到好去处。而海底捞上市后一度高达4500亿的市值,俨然成为了整个餐饮业的灯塔——原来餐饮也是能赚到大钱的。所以VC们嘴上说着学不会,暗地里都在抄作业。
另一方面,受益于电子支付、冷链物流的发展,餐饮工业化的基础设施条件趋于成熟,把餐饮业变成了一个可以快速扩张的互联网生意。
纵观近几年诞生的新式餐饮品牌,其核心思路都是一样的:尽可能的将供应链标准化,借助资本加持快速扩张。
这个路径的核心是标准化,解决中餐制作流程复杂、依赖厨师的难题。中央厨房统一配送食材,做菜的流程极度简化。
以老乡鸡为例,束从轩在创业初就亲自写了6本经营手册,大到烹饪火候和时间,小到抹布折叠方式都写了进去。
比如冬瓜炖海带这道菜,每一碗都由100g的水、0.8g的盐和鸡精、200g的冬瓜片、50g的海带片以及6g的猪油构成,出锅之时还将点缀上那象征灵魂的1g葱花。料放多少、火开几档、菜炒几秒,都已经在操作流程上写得清清楚楚。
其目的就是为了降低员工培训成本,继而实现快速扩张。门店里翻锅舞勺的大厨,搞不好在三个月前连锅铲都没摸过。
在后端供应链,束从轩开店之前就是开养鸡场的,规模一度能在安徽省排前五。像老乡鸡这样自建养鸡场的品牌并不多,绝大多数品牌的标准化工作都交给了供应链公司。
比如三个月融两轮、估值翻三倍直达30亿的遇见小面,其背后的供应商是海底捞孵化的餐饮供应链公司蜀海,它为2000多个餐饮连锁品牌提供食材采购、仓储运输、菜品研发一条龙服务,客户包括太二酸菜鱼、丰茂烤串、费大厨、新白鹿等等。
门店越多的餐厅,往往菜单越薄,出餐时间越快。中央厨房制成预制包,冷链配送到门店,只留最后一道工艺在店里进行。所以,有些餐厅看着有模有样的,其实很可能连个会刀工的厨师都没有。万一关店了,原班人马可以直接平移到麦当劳。
极致标准化带来的结果就是,复制一家门店越来越容易。
诞生于2020年后的陈香贵,如今门店已超过200家,成为全国门店数量最多的兰州拉面品牌,超过了兰州市政府支持的老牌拉面“东方宫”。
搬不走的三座大山
中国的的餐饮连锁化率提高到了18%,但与此同时,打工人的午餐价格水涨船高:在一线城市热门商圈,中式快餐品牌多在40-50元之间,低于30元的只有包子、馄饨、锅贴这些小吃。让人忍不住想问,到底是什么阶层才敢在老乡鸡点三个肉菜?
有趣的是,打工人的午餐越来越贵了,餐饮品牌却没能多挣几个钱。
老娘舅、老乡鸡、乡村基近三年的平均净利率不到4%,最高记录还是老乡鸡在2019年疫情前创下的5.57%,和8%-12%的餐饮业均值还有很大差距。
和府捞面一碗面卖到40块,但直到去年上半年才扭亏为盈;陈香贵的门店数从去年底的200多缩减至今年11月的197,去年声称签约100多家的张拉拉如今只开了不到70家,确实也称不上势头大好。
连锁餐饮的盈利模式其实非常简单:通过不断扩大的规模降低原材料和租金成本,增厚利润。
无论做什么菜系,连锁餐饮都得向上游房东和供应链压价,海底捞更进一步,把供应链也自己做了。而这一切都需要以规模为基础。
但由于近两年原材料通胀,餐饮企业的原材料成本都在上升,2018-2021年,海底捞原材料成本占营收比重逐年上升,分别为41%、42%、43%、44%。
老乡鸡的束从轩也是这么想的:自建养鸡场,降低原材料成本。然而随着老乡鸡门店突破1000家,原材料成本占比却越来越高了。
房租是另一块刚性成本。
2021年,海底捞在三线及以下城市的店面数量,由2019年的194家暴增到2021年的559家。在门店数量同比大幅的同时,海底捞物业租金及相关开支却从2.4亿元下降到了2.36亿元。因此规模叠加疫情影响,确实能降低租金成本。
但对近两年崛起的新式餐饮品牌来说,由于选址从街边变成了购物中心,房租成本其实是在上涨的。
2021年下半年,全国百大购物中心商铺的平均租金为26.93元/平方米/天[5]。从老乡鸡的招股书来看,在上海开一家300平的门店,首年租金+装修,就得花150万。
新式餐饮要做高翻台率,就极度依赖写字楼和商圈的人流量,也就不得不承受水涨船高的租金。老乡鸡店租占营收比重从2021年的22.4%,上涨到今年上半年的24.2%。
为了争夺一些黄金点位,不差钱的新式餐饮品牌们不惜出手抬价——长沙某家购物中心主入口的位置,喜茶去谈时拿到了11万每月的报价,等到某新餐饮品牌去时,业主瞬间将报价抬到了23万[8]。
最后是人工成本,老乡鸡平均每家门店要雇13个人,陈香贵是14个。相比之下,老、破、旧的街边兰州拉面店,只需要一家五口。人工成本的涨幅几乎是固定的,工资跑不赢M2还能理解,但跑不赢GDP增速就说不过去了吧。
所以,纵使“打工人套餐”的价格已经不算低了,但对品牌而言依然是个薄利的生意,少有风吹草动就会直接影响利润率。更糟的是,成本降不下来,客单价也涨不上去。
老乡鸡在招股书里说,产品售价每提升1%,就能带动利润上涨19%。然而,老乡鸡在上海开的前15家店,2020年的客单价是32,一年后变成了29.6,不升反降。
毕竟,白领愿意给午餐花的钱终究是有限的。曾将白领午餐做到70多客单价的Wagas,如今只能黯然卖身。
从这个角度看,有些公司高调宣称不涨价,和我宣布放弃考清华差不多。
胃里的资本游戏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卖鸡汤和卖拉面都利润微薄,新式餐饮到底该靠什么赚钱?
用一句话回答就是:餐饮品牌要的不是赚钱的门店,而是值钱的门店。
资本市场并不在意一家餐厅的菜好不好吃,而是客单价、坪效、翻台率这些财务指标。原因在于他们足够的简单和普世,可以快速算出连锁餐厅的一家店值多少钱。
中式快餐里面,老乡鸡的客单价和翻台率都是最高的,分别为32元、5次,而杨国福的翻台率仅为3次,客单价为30元,但由于单店面积小,坪效高达3.5万元/平米,高于老乡鸡的2.04万元/平米[7]。
无论是火锅、拉面还是快餐,给连锁餐饮估值的核心逻辑都是单店指标×门店数量。对餐饮品牌来说,只要单店模型能够跑通,那么只要再开100、1000家店,公司的估值就能成倍增长。
在这个语境下,餐饮品牌自然有足够的动力尽可能标准化,继而快速扩张。投资机构也有足够的意愿火上浇油,推动餐饮品牌迅速做高估值上市。
2019年,加华资本给老乡鸡投了1.99亿,此时老乡鸡估值15亿,拥有700多家门店;两年后,当广发乾和与麦星投资再投进1.39亿时,老乡鸡又开了三百多家店,同比增长约四成,估值飙升至178亿。加华资本含泪赚了10倍。
另一种方式则是自己只做供应链,门店管理全都交给加盟商,彻底甩掉房租和人工成本两座大山。
最典型的是蜜雪冰城。表面上是卖奶茶,实际上是卖材料。蜜雪冰城的加盟费只有7000-11000,管理费、培训费、保证金,也都是业内极低水平。2021年,蜜雪冰城营收103.5亿元,其中售卖给加盟商的食材和包材两项合计贡献超过85%。
而蜜雪冰城能开到20000多家门店,绝不仅仅是因为便宜,更重要的是它能够通过优化供应链不断降本,确保加盟商有钱赚:比如水果的均价就从2019年的9.8元/kg,逐年下降到了2022年春季8.6元,加盟商的进货价低于市面平均水平。
但不是人人都能成为蜜雪冰城,陈赫的贤合庄曾经开出800家门店,扩张速度让海底捞的张勇看了都忍不住想学习。若按媒体披露的45万元加盟费计算,单这一项收入就有3.6亿。
尾声
卓别林在《摩登时代》曾有过预言:绵羊拥挤着涌出栅栏,西装革履的打工人涌出地铁。谁又能说,他们不是同类呢?
工业化的核心是大规模标准化的生产,连锁餐饮的标准化似乎也无可厚非。写字楼里的打工人用20分钟吃完40多块钱的两荤一素,再买杯20块钱的咖啡带上楼,午休20分钟继续开机混底薪,似乎也是工业社会的一种荒诞副产品。
2021年,中国小吃快餐品类的连锁率从2019年的14%提升至20.4%,B站美食视频播放量超240亿次,同比增长70%。我们一边吃着中央厨房的流水线产品,一边看着在人均500元以下的餐厅里基本绝迹的刀工菜。
也许这就是二十一世纪的望梅止渴吧。
星标关注《盐财经》
洞察趋势,睿智人生
点在看把盐撒给更多的人
-
月薪两万只敢在老乡鸡点两个菜-每日讯息
2023-01-15 -
环球速看:“华夏东极”迎小年
2023-01-14 -
全球观察:麦克朗将参加扣篮大赛 发展联盟首人
2023-01-14 -
前沿热点:滁州股权继承纠纷委托律师打官司多少钱
2023-01-13 -
世界快看:ST高升(000971)1月13日主力资金净买入60.24万元
2023-01-13 -
NASA新发现可能宜居行星:大小与地球相当
2023-01-13 -
北京市社会化管理退休人员主题宣传教育系列活动圆满落幕_今日播报
2023-01-13 -
不开会员也能起飞!这款真正良心的下载神器,全网资源随便下 快讯
2023-01-12 -
背头前美男背头后阳刚 马天宇鹿晗陈奕天报道_热闻
2023-01-12 -
圆通春节停运吗2023-每日消息
2023-01-12 -
天天观速讯丨5胜1负,湖人走上正轨!老詹不是关键,三点改变才是答案
2023-01-12 -
每日热讯!被队友扛着赢了比赛!魔术状元郎险些葬送球队的大好局面?
2023-01-12 -
世界播报:亿纬锂能:预计2022年度净利润同比增长10.00%-25.00%
2023-01-11 -
江苏市场监管部门出台意见 对轻微违法“柔性执法”
2023-01-11 -
今日热闻!【券商聚焦】交银国际:2023年成本通胀缓和 消费回升蓄势待发
2023-01-11 -
【和讯期货早报】中信建投期货-PTA-1月11日
2023-01-11 -
热搜爆了!一量化私募员工捐款1.38亿元…… 全球观热点
2023-01-10 -
焦点热门:2023成都腊梅开花了吗?带上这份赏梅地图攻略
2023-01-10 -
民法典上租房可以退金吗
2023-01-10 -
新强联: 关于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的一般风险提示暨公司股票复牌的提示性公告
2023-01-10 -
窃走公司多少数据会被判多少年
2023-01-10 -
九州通:近期肠胃类药品市场需求快速增加 公司相关药品销量增长较快
2023-01-10 -
世界聚焦:劳务费纠纷怎么处理
2023-01-10 -
当前焦点!新易贷微贷款逾期28天拖欠多久会上征信系统
2023-01-10 -
首届数字乡村产业直播人才大赛决出冠、亚、季军|新视野
2023-01-09 -
突发!杜兰特受伤退赛,又是膝盖啊..._当前观点
2023-01-09 -
每日视点!吐血安利爆文《三岁小奶团:九个皇兄把我宠飘了》,超甜剧情,等你来解锁!……
2023-01-09 -
中电兴发:公司参与了在云南和广西两省部分城市的联通混改-焦点热闻
2023-01-09 -
领购房合同还需要补办手续吗-世界即时看
2023-01-09 -
医思健康(02138)向一名高管授出180万份购股权-当前视点
2023-01-09
-
守住网络直播的伦理底线
2021-12-16 -
石窟寺文化需要基于保护的“新开发”
2021-12-16 -
电影工作者不能远离生活
2021-12-16 -
提升隧道安全管控能力 智慧高速让司乘安心
2021-12-16 -
人民财评:提升消费体验,服务同样重要
2021-12-16 -
卫冕?突破?旗手?——武大靖留给北京冬奥会三大悬念
2021-12-16 -
新能源车险专属条款出台“三电”系统、起火燃烧等都可保
2021-12-16 -
美术作品中的党史 | 第97集《窗外》
2021-12-16 -
基金销售业务违规!浦发银行厦门分行等被厦门证监局责令改正
2021-12-16 -
保持稳定发展有支撑——从11月“成绩单”看中国经济走势
2021-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