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沉寂的563天
来源 |伯虎财经
(资料图片)
作者 |阿桃
1月16日,滴滴出行官方微博宣布,即日起恢复新用户的注册。
这是沉寂563天后,滴滴再一次发声。
2021年7月,滴滴被迫按下暂停键。2号被国家网信办调查,3号滴滴被要求停止新用户注册,4号正式被要求APP下架。
一时间,关于滴滴的"阴谋论"传遍全网。数据泄露、安全隐患、市场垄断成了悬在滴滴头上的三把刀。去年2月,有媒体报道称滴滴网约车市场份额已从接近90%跌到了70%左右;6月,滴滴从纽交所退市,股价仅为2.29美元,市值仅剩110多亿美元,绝大多数股东彻底被套住。
"滴滴不行了"的声音不绝于耳,可就在昨天,它居然"又行了"。恢复新用户注册,看似意外实则是一场准备已久的"阳谋"。
沉寂的563天
从滴滴出行的官方微博来看,这一年多滴滴并非完全"沉寂"。
一边在辟谣的路上,一边在积极配合调查。在这期间,滴滴上线了司机收入报告,将金额公开透明化;先后捐赠了1亿多驰援河南、山西灾情,试图修复市场形象。
从其2021年财报上来看,滴滴APP下架对其冲击并不小,全年滴滴实现营业收入达 1738.27 亿元,较2020年的1417.36 亿元同比增长 22.68%。但净利润方面,滴滴全年亏损幅度较上年扩大,为493.34 亿元。
一方面滴滴网约车市场份额正在减少,再一个烧钱的橙心优选成了"拖油瓶"。一直无法获得新用户,新业务又在不断烧钱,无疑是个致命问题。对于经历上市受挫的滴滴来说,资金压力十分巨大。
但这一年多,滴滴并没有摆烂,而是做了四件事情。
第一,加速海外业务布局。过去几年,国际业务的重要性在滴滴内部逐年提高,2020年滴滴CEO程维提到滴滴未来3年继续押注国际化。
南非便是滴滴国际化业务中的一环。截至目前,滴滴在海外16个国家提供服务,包括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等国家,主要分布在非洲和拉美地区。
但国际化业务处境并不乐观,无论是巴西、俄罗斯还是南非市场,有Uber、Yandex、Bolt这样的劲敌存在,加之海外高额的补贴并没有换来当地市场份额的增长,早在2022年4月滴滴就低调退出南非市场。
可见,海外市场的竞争激烈程度,丝毫不亚于国内市场。
第二,裁员减少开支。从上面的财报来看,滴滴亏损幅度扩大,海外业务也同比在亏损。眼下,断臂求生是关键。
2022年初,滴滴旗下网约车、两轮车、货运等各条出行业务都收到了裁员通知,总体裁员比例约为20%。此外,R-Lab国内业务裁撤,国际化外卖技术团队并入了国际化部门。
紧接着,3月滴滴旗下"橙心优选"也被曝全线关停。社区团购业务烧光200亿,也难解亏损魔咒。
第三,增加销售费用补贴司机。网约车作为一个壁垒不够坚挺的行业,只要有补贴,无论是司机还是乘客都容易倒戈。网约车竞争的核心,就是在抢司机、抢运力。
为了稳住基本盘,下架期间滴滴增加销售费用以补贴司机。据光子星球报道,在下架期间,滴滴司机月收入提升了近20%,不仅停掉的奖励恢复,额度也比之前高。也有司机透露,每天跑早高峰4小时就能赚300块,只跑早晚高峰月入7000左右。晚高峰连接2单,就能获得5-10元不等的奖励。
虽然补贴会带来司机流动,但大多数司机依然会留在滴滴。因为短期补贴会退坡,而综合来看,滴滴的派单量依然最高。虽然沉寂,但未伤及滴滴命脉。
第四,纽交所退市。2021年12月,滴滴就在其官方微博宣布,将启动在纽交所退市的工作,并启动在香港上市的准备工作。
纽交所退市是必然,但是赴港上市并不简单。
一方面需要等处理结果全面落地,滴滴APP恢复下载是滴滴香港上市的关键,否则,滴滴在业务稳定性和交易所合规方面都有问题,摆在滴滴面前的考验一个接一个。
加速海外业务、裁员节省开支、稳住基本盘、筹备赴港上市,563天看似沉寂,实则滴滴在悄然布局,虽然不太顺利。这次宣布恢复新用户的注册,无疑给LP们注入一针强心剂,香港上市有望。
恢复新用户注册背后
目前伯虎财经在各大应用市场搜索,还未看到滴滴出行APP恢复上架,但有消息爆料称可能会在春节上架。回看近期新闻,腾讯拿到游戏版号、蚂蚁或将重新上市、滴滴恢复新用户注册事件,无疑成为行业正在变好的风向标事件。
很多人就疑问了,恢复新用户注册背后释放出来的信号是什么?
如果说之前的整改,是为了防止资本的无序扩张,那滴滴重新上架则是印证了国家的治理善意。
在中国制造业500强中,民营企业362家,占据了72.4%;在中国新经济500强中,民营企业422家,占比84.4%。可见,民营企业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23年,民企强则中国强,民营企业有信心,则中国经济有信心。
滴滴的恢复上架,也意味着国内监管不是为了"打击"企业,或者牺牲效率,而是为了让资本有序发展、持续发展,民营企业良性竞争才能把市场蛋糕做大。
那么,市场反应会如何?
从市场情绪上看,司机端、用户端对于滴滴APP将重回各大应用市场,还是表现出了更强的好感:一来这让两端群体、特别是尚未注册的新人群,在出行体验上增加了一个选择;二来不容否认的是,作为出行领域唯一的独角兽,滴滴在司乘安全、路况识别、线路规划等方面领先的不止一个身位。
目前伯虎财经了解到,为了鼓励司机出车,今年春节滴滴将对司机发放3亿元补贴和接单奖励。
不排除滴滴后续还会有一系列"回家礼"等待老用户,迎接新用户的动作。毕竟,春节这个堪称人流出行高峰的节日,对滴滴来说会是一个重回市场的好机会。
不过归来后的滴滴面临的,是更难打的市场。
网约车市场已经早不是滴滴初上市时候的样子了。据交通部数据,全国单月网约车订单总量已经从 2020年12月的8.1亿单峰值,降至2022年5月5.26亿单的低谷。
据《晚点财经》此前了解,2022年12月上旬,滴滴日均约1250万单、较 2022年初少了三成多、较2021年一季度少近一半。滴滴旗下的花小猪日均约 140万单。
同期高德聚合日均约450万单,T3 出行日均约150 万单,均不同程度下滑。期间滴滴、T3 出行小幅度裁员。类似2021年曹操出行、T3出行动辄数十亿元的融资案例已经看不到了。
网约车市场的天花板触手可及,对滴滴来说即便依旧占据着七成的市场份额,但在各大玩家的夹击下,想要开拓新用户势必迎来一场硬战。
再加上风波虽然逐步过去但给滴滴带来的"余震"并不小,消除给市场带来的负面形象非常重要,比如如何持续加大对司机的补贴奖励、如何优化屡被诟病的抽成问题、如何消除用户芥蒂问题等等。
滴滴如何讲好下一个故事?
恢复新用户注册后,伯虎财经认为滴滴或许会优先推进造车业务和自动驾驶业务的研发进度。
在网约车业务面临增长天花板,投入不设上限的社区团购业务关停后,滴滴把集团的战略重心押在了以上两个业务身上。
先来说说造车业务,近三年新势力不断涌出,老车企也在押注电动车领域。滴滴早已盯上这块"肥肉",滴滴自己造车可以同时满足规模化、成本分担、持续现金流等核心需求,如果这一步棋走对了,滴滴将赢得时间喘息,进而继续巩固网约车的生意。
再一个,此前滴滴曾和比亚迪合作推出过一台网约车D1,对造车并不陌生。
但是,滴滴并没有积累出足够的技术和人才,且内部没有一个真正懂车的高层来把控这件事。滴滴的方案是先收购后积累,2022年3月下旬,滴滴收购国机智骏借此获得造车资质和生产基地。但国机智骏在诸多造车新势力中并不起眼,2021年销量仅为2333辆。
去年6月,着急的滴滴还表示将公布造车计划,计划代号为"达芬奇"。并表示将推出首款面向大众消费市场的A级纯电动车,定价为15万元。
但最后并没有等来这一计划的公布,其官网上的最新消息依旧停留在与车企合作推出的网约车D1上,可见进度之缓慢。
其次是自动驾驶业务,滴滴自动驾驶团队成立于2016年,但真正布局是在2019年。在滴滴曾经的招股书中,它就表示自动驾驶与共享出行平台、车服网络、电动车将共同成为滴滴构建出行未来的"四个核心战略版块",且自动驾驶被视为未来出行设计的终极目标。
可以说,自动驾驶业务,是滴滴下一个故事的关键。
当前全球每年分别发生约4320万起交通事故,这一数据在中国是860万起。其中,超过90%是人为失误。而自动驾驶能帮助降低交通事故概率、提高出行安全性。
那目前它到底实力如何?
在市场融资方面,滴滴自动驾驶共计融资超30亿美元,但最新一次融资已经是2021年5月了。而滴滴并不被业内视为自动驾驶技术领先的公司,但由于滴滴为中国最大的出行平台,既有数据优势,也更易商业化,所以获得资本青睐。
在团队实力上,外界感知度低。截至2021年一季度,滴滴自动驾驶团队人数超500人。但关于核心高管,滴滴只提到张博,且并没有过多描述,张博此前多关注出行算法研究。此外,核心团队成员贾兆寅和郑建强也陆续离开,滴滴自动驾驶经历波动期,但并未有自动驾驶行业更有力的专家入驻滴滴。
再从技术上看,虽然滴滴已拿下路测牌照,但并未有更多消息传出。
综合中美两国路测成绩来看,滴滴自动驾驶技术在国内并不算上乘,远落后于另三家中国企业百度、AutoX、小马智行。
可以看到,这两项业务处于大量烧钱且缺钱的状态,距离商业化依旧有很长一段距离。曾经程维就表示自动驾驶业务需要"做持续至少十年的准备"。
而在面临监管、退市、下架、用户零增长等一系列风险后,滴滴伤筋动骨,此次恢复新用户注册对滴滴来说无疑是一颗"定心丸"。
一来可以拉动营收增长,给新业务输血;二来巩固滴滴的一哥位置,搭建牢固的基本盘,以网约车业务为入口,和旗下的造车业务、自动驾驶业务形成闭环,从而搅动整个汽车产业生态。
继恢复新用户注册之后,相信滴滴APP重新上架各大应用市场即将不远。久疏战阵的滴滴,还剩几层功力,有待市场验证。但值得期待的是,整改靴子落地,平台经济的春天要来了。
参考来源:
1.晚点财经:滴滴恢复新用户注册,市场已变样
2.远川商业评论:滴滴裁员:胜利者一无所获
3.创头条:蚂蚁、滴滴整改靴子落地,平台经济迎来健康发展新信号
*文章封面首图及配图,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若版权者认为其作品不宜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联系我们,本平台将立即更正。
-
滴滴,沉寂的563天
2023-01-18 -
冰里火里都是他们的“战场” 致敬 “火焰蓝”!-每日视讯
2023-01-18 -
当前热讯:追日电气格尔木5MW光伏电站首期工程成功并网发电
2023-01-18 -
平安树叶子耷拉怎么办 平安树叶子下垂怎么办 世界快报
2023-01-18 -
彤程新材: 彤程新材2023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决议公告
2023-01-17 -
新款标致508假想图曝光,预计今年春季全球首发 最资讯
2023-01-17 -
詹姆斯不服官方裁判报告:就是大丑闻 他们看不到 不公平令人沮丧_焦点精选
2023-01-17 -
甘肃临夏推15年免费教育已10年:对教育的期待不止有学上
2023-01-17 -
全球最资讯丨新动力: 关于筹划重大资产重组的停牌公告
2023-01-16 -
环球观焦点:这位爷叔的一封信 唤来上海4000余个水电煤线下缴费点回归
2023-01-16 -
焦点报道:杭州城投12亿元公司债拟付息 利率3.87%
2023-01-16 -
环球信息:河南省政协委员胡会东:推进工业文化遗产保护开发
2023-01-16 -
51岁“央视一哥”康辉,疫情下现状曝光:他活成这样,我一点都不意外…… 天天要闻
2023-01-15 -
月薪两万只敢在老乡鸡点两个菜-每日讯息
2023-01-15 -
环球速看:“华夏东极”迎小年
2023-01-14 -
全球观察:麦克朗将参加扣篮大赛 发展联盟首人
2023-01-14 -
前沿热点:滁州股权继承纠纷委托律师打官司多少钱
2023-01-13 -
世界快看:ST高升(000971)1月13日主力资金净买入60.24万元
2023-01-13 -
NASA新发现可能宜居行星:大小与地球相当
2023-01-13 -
北京市社会化管理退休人员主题宣传教育系列活动圆满落幕_今日播报
2023-01-13 -
不开会员也能起飞!这款真正良心的下载神器,全网资源随便下 快讯
2023-01-12 -
背头前美男背头后阳刚 马天宇鹿晗陈奕天报道_热闻
2023-01-12 -
圆通春节停运吗2023-每日消息
2023-01-12 -
天天观速讯丨5胜1负,湖人走上正轨!老詹不是关键,三点改变才是答案
2023-01-12 -
每日热讯!被队友扛着赢了比赛!魔术状元郎险些葬送球队的大好局面?
2023-01-12 -
世界播报:亿纬锂能:预计2022年度净利润同比增长10.00%-25.00%
2023-01-11 -
江苏市场监管部门出台意见 对轻微违法“柔性执法”
2023-01-11 -
今日热闻!【券商聚焦】交银国际:2023年成本通胀缓和 消费回升蓄势待发
2023-01-11 -
【和讯期货早报】中信建投期货-PTA-1月11日
2023-01-11 -
热搜爆了!一量化私募员工捐款1.38亿元…… 全球观热点
2023-01-10
-
守住网络直播的伦理底线
2021-12-16 -
石窟寺文化需要基于保护的“新开发”
2021-12-16 -
电影工作者不能远离生活
2021-12-16 -
提升隧道安全管控能力 智慧高速让司乘安心
2021-12-16 -
人民财评:提升消费体验,服务同样重要
2021-12-16 -
卫冕?突破?旗手?——武大靖留给北京冬奥会三大悬念
2021-12-16 -
新能源车险专属条款出台“三电”系统、起火燃烧等都可保
2021-12-16 -
美术作品中的党史 | 第97集《窗外》
2021-12-16 -
基金销售业务违规!浦发银行厦门分行等被厦门证监局责令改正
2021-12-16 -
保持稳定发展有支撑——从11月“成绩单”看中国经济走势
2021-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