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情

父母们,当你为儿女付出一切时,就该想到他以后很难孝顺你了|世界观热点

来源:凌晨妈妈育儿 发表时间:2023-01-26 15:49:11
分享到

听老妈说老家的邻居张阿姨,最近正在跟儿子小刚闹矛盾。“去年不是刚娶了媳妇儿吗?有啥可闹的?”我疑惑地问。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是啊,去年刚娶了媳妇儿,有房有车的情况下,光彩礼女方就要了35万。这得是你张阿姨老两口。累死累活攒了 一辈子 积蓄 。按说作为儿子应该感恩父母,可小刚一点都不觉得父母为他攒家产多么辛苦,反而 认为 一切都是 理所应当 。老两口心里难受就与儿子吵闹起来。”

“结果怎么样呢?”

“能有啥结果,就那一个儿子,再吵再闹最后还不得啥也归人家。虽然还有一个女儿,但能得到啥呀。村里就是那样,一辈子就为儿子。”

“说实话,问题的关键不在小刚身上,还是张阿姨他们的问题。“

“怎么还能是大人的问题呢?为你们操心一辈子,结果倒是父母的不是了!”老妈一听,立马以张阿姨战线开始反驳。

不心疼父母,源于两个因素

老妈的反驳,看似是在为张阿姨鸣不平,其实也是作为父母的一种“据理力争”。他们觉得自己为儿女付出一生,到最后不被心疼,不被感恩就算了,怎么还被认为是自己的问题呢?

其实类似于张阿姨与儿子的故事,在当今社会上并不罕见,很多家庭中都有这种情况发生。那些 儿时 曾抱着爸妈,撒着娇说 “会一直爱 爸妈”的孩子,怎么 长大 了就 变得冷漠 与父母不亲近 了呢?

关键的因素有两点:

因素一:一切以孩子为中心

成为父母后,很多人会 忽略自己 需求 ,变得一切以孩子为中心,有一种“ 为孩子而活 ”的执拗。就像张阿姨与她的先生,大半辈子省吃俭用,就是为了给儿子挣得家产,可到头来却并没有得到儿子的感恩。

我记得教育家马卡连柯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 一切 给孩子 ,牺牲一切,甚至 牺牲自己 的幸福,这是父母给孩子 最可怕 礼物 。”一切以孩子为中心的付出,实际上是父母自以为是的爱。

育儿小贴士:很多父母不愿意承认,以孩子为中心的结果得到儿女冷漠对待,与自己的做法没有关系,甚至对于问题的根源会暴怒。若能平心静气的想一想,就能发现事实确实如此。

因素二:过度溺爱

有一次与朋友们聚餐,一位友人带着8岁的女儿一起。吃饭时,但凡上来的菜,大家都会先转到小孩面前。

结果小女孩儿每一样菜都要用手去抓,其他人见状纷纷面露难色。这位友人不仅没有责怪女儿,反而还把女孩喜欢吃的菜,都往碗里夹。

那是我第一次与这位友人吃饭,也是最后一次,自那以后的朋友聚餐中,再也没有她的身影。这位妈妈 太宠爱 女儿,以至于孩子 有一点 规矩 少时 过度疼爱 未来 一定会培 养出冷漠 自私 自大 狂妄 的孩子。

父母的每一次宠爱,在儿童看来是理所应当的,他们会认为一切都属于他,自然不可能对爸妈有什么感恩之心。

做到“三不”养出孝顺孩子

中国人讲究“养儿防老”,其实不管是儿子、女儿,父母都希望得到孝顺、感恩的孩子。如何才能养出孝顺娃,靠的可不是“为孩子付出一切”,聪明的父母懂得做到“三不”。

1、从不以孩子为中心

大表姐是一位初中英语老师,为了能够给女儿更好的成长,她选择了辞职。很多人觉得她不应该辞职,把自己变成一切以孩子为中心的全职太太。

事实上大家的担心都是多余的,她从来 让孩子 为自己 中心 ,而是在 陪伴 女儿成长的3年里,考了硕士学位、心理咨询师,还在网络上记录了小朋友的成长点滴,收获了一大票粉丝,成了小有名气的自媒体人。

之所以离开岗位,是为了将更多的时间陪伴女儿,给予她安全感。在 女儿成长 的同时,她 以身作则 树立 一个优秀的 榜样 。如今她重返岗位,女儿也培养的很优秀。

爱孩子,从来不是把孩子成为全部,而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先成为更好的自己,而后是好的父母,这样才能够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2、从不把最好的给予孩子

孔融让梨的故事,相信大家都不陌生,4岁的孔融懂得把大梨让给兄长,自己吃小的,恰好从侧面反应出良好的家庭教育。

很多父母总是 习惯把最好 的让 给孩子 ,孩子 形成习惯 认为自己 要最好的 东西,是 理所应当 。久而久之会形成 过度索取 的习惯,不仅不体谅父母,还会冲他们发脾气,更不可能把好的东西孝顺给父母。

虽然父母是养育者,但与儿童之间也是 平等 的关系,不存在一定要把好的东西留给孩子。 喜欢的东西 ,可以 明确 告诉宝贝 ,甚至还可以“抢一抢”。这样平等的关系,更 利于 青少年 成长 ,未来他们会更了解父母,孝顺父母。

3、从不大包大揽

李玫瑾教授曾说:“不要太宠爱孩子,他们的叛逆大都是父母惯出来的。”

像张阿姨就是太宠爱儿子,一切都包揽在自己身上,结果儿子无压力获得一切,自己累半生却啥也没得到。

养育孝顺、优秀的孩子,应该从小 锻炼 他们 做力所能及 事情 。比如帮忙做家务就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参与家务活不仅让儿童 意识到自己 家庭 一份子 ,也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道理。

这样养育出的孩子,不仅独立,而且有同理心,他们能够懂得父母的辛苦与不易,从而更加感恩、心疼父母,为了也会更孝顺。

育儿小贴士:父母为儿女操劳一生,在曾经的中国好像是一种默许的 “传承” ,父辈们怎么做,下一辈就会潜移默化的怎么做。可越是这种大包大揽的付出,得到的越是理所当然的索取!要得到儿女的孝顺、尊重,父母更应该做好“三不”。

凌晨妈妈来叨叨:

不想让孩子未来成为一个自我、自私的人,在他们成长过程中,爸爸妈妈的做法非常关键。真正的爱不是没有原则的给予,而是尊重。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链接1:

相关链接2:

相关链接3:

关键词: 为中心的 大包大揽

保安全、拿资格、抠细节 冬运中心全面进入北京冬奥会临战状态

2021-12-16

人民财评:稳步朝着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迈进

2021-12-16

靠双手让日子变得更美好

2021-12-16

第一观察·瞬间 | 中俄元首视频会晤:相约北京见,携手向未来

2021-12-16

世卫组织:全球累计新冠确诊病例达270791973例

2021-12-16

他们为何奔向先行示范区——2021深圳全球招商大会透视

2021-12-16

Copyright   2015-2022 每日木材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浙ICP备2022016517号-15   联系邮箱:5 146 761 13 @qq.com